; “这个国家确实存在腐败不公,但是如果要搞什么革命,那民族会不会动荡,两害相权取其轻。再说,这么多年国家的复兴是真实存在的,谁能否认呢?!”袁金华提高了声调说。
向文波也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印度大使到三一参观,参观完叹了口气说,“印度在经济上,综合来说比中国要落后十五年。”目前,印度文盲的比例达到了40%,贫富差距甚于中国。
与巴西和印度不同,中国政府一直在基础设施领域投入了大笔资金、2008年还出台了四万亿的救市政策,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集团是直接的受益者。2003年,集团旗下的三一重工刚刚上市时,当年的销售额刚超过20亿元。2011年,三一集团销售额已经开始迈向1000亿元。
经济利益只是梁稳根家国情怀的形成原因之一。受益的企业并非三一一家。另一原因或许是梁稳根本人性情使然,在长沙三一行政楼左侧的墙壁上,“心存感激”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在12月15日的采访中,梁认为这还缘于湖南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他引用杨度的一句诗“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三一集团董事及其配偶子女,至今没有一个移民的。“为什么不移民,我们干净嘛,不干坏事不用给自己留后路。”梁自豪地说。
当年他准备辞职创业的时候,曾找到肖福清老师征求意见,肖问他万一中国再重回打土豪、分田地的老路他怎么办,梁说,既然中国都倒退了,民族没前途了,他个人命运又算什么呢?
梁这种毫不掩饰的感情在一些时候还被解读为他准备弃商从政的“信号”。2011年底,中组部官员确实曾到三一考察。但是12月15日梁澄清说,1986年,他辞去副处级干部的职位下海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肯定不会丢下三一”。
三一集团的其他创始人也相信梁此生不可能离开三一。就连17岁就参加工作的阳花萼也说,如果他见到梁稳根,会建议他不要从政。“应该把精力花在让三一更上一层楼上,中国更缺好的企业家,从政后受到的制约会很多,可能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事实上,梁稳根可能曾经有过动摇,但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在他把焊接材料厂做大以后,王福全曾经力劝梁稳根带着创业团队重回机械厂,并许以高位。当时梁曾跟几位兄弟讨论过此事,但是他们终觉得,机械厂搞不好绝不是王福全无能,而是受限于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
对于梁上述言行是源于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的猜测,梁身边的同事们并不认同。梁稳根说,他每次看在党代会期间的报告,步就是先搜寻有关民营企业的内容。他发现,中国政府对进一步改革开放有着宗教般的崇拜,他就放心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