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浅析2014年轻卡市场及产品态势

2015-02-06 09:47:52搜狐博客阅读量:3859 我要评论


导读:2014年国产主流纯轻型卡车(已剔除皮卡、准四轮农用轻卡)累计销量1210665 辆,增长率-17.06%,系有统计十年以来跌幅大惨的年份。本因是更新换车辆的年份,但因超前国IV排放政策影响与淘汰黄标车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使然,是造成2014年轻型卡车惨跌的主要成因。预计2015年轻型卡车销量,乐观猜测在140万辆上下、保守预测在136万辆左右、悲观预期为125万辆前后。

  导读:2014年国产主流纯轻型卡车(已剔除皮卡、准四轮农用轻卡)累计销量1210665 辆,增长率-17.06%,系有统计十年以来跌幅大惨的年份。本因是更新换车辆的年份,但因超前国IV排放政策影响与淘汰黄标车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使然,是造成2014年轻型卡车惨跌的主要成因。预计2015年轻型卡车销量,乐观猜测在140万辆上下、保守预测在136万辆左右、悲观预期为125万辆前后。



浅析2014年轻卡市场及产品态势

  ● 2014年轻卡主销区域市场分析

  从对比2013和2014年轻型卡车全国主销区域来看,主销区域市场格局并没发生重大变化。主销区域中的广东省已经重新恢复到销量大省的地位,而其他省份均有下滑之势。轻卡市场历来有“得广东而得天下之说”。今年以来轻卡市场主流区域仍然集中在东部地区,且比重逐渐增加,其中一部分是受黄标车置换拉动。

  ● 2014年轻卡产品结构分析

  1、档次结构分析

  2014年轻型卡车档次结构组成为占比约10个百分点、中端约40个百分点、低端(经济级)50个百分点。2015年中端及轻卡的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扩,经济级低端销量及市场占比还将会持续下滑和萎缩中。因众车企对轻卡档次的划分标准不一,另加上低速汽车(四轮农用车)与轻卡混淆在一块,故此对广义轻卡的档次划分也*做为参,更无法统计。

  目前,和中轻卡因发动机国IV和国V排放不断升级要求,故这类轻卡只限于能够自制国IV和国V发动机的主流轻型卡车车企,而经济级低端轻卡车企基本上都不能自制发动机,达到国IV和国V发动机排放要求的产品,其发动机基本上全靠向整车主机或发动机企业购买,因此,在中、轻卡市场的竞争上,主导话语权的还是主流主机厂。但在经济级低端轻型卡车这一块,市场就复杂得多了,不仅主流轻卡车企(含合资车企)参与其中,而且还有许多原农用车厂家升级为轻型卡车产品的厂家,可谓鱼龙混杂。然而国产轻卡向发展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经济级低端轻卡市场的萎缩也是必然的规律且不可抗拒的发展大趋势。

  2、轴矩结构分析

  从2014年轻型卡车销量维度分析:各轴距段销量均有下降,其中“25—28”轴距段下降突出,其次为主销“33”轴距段车型的下降。从结构比来看,33轴距车型市场份额达近半壁江山,主要系中增长带动。28以下轴距产品下降明显,被汽油微货取代的趋势也较为明显。与此同时25—26”轴距车型份额下降快, 34以上轴距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10个百分点左右。

  3、动力结构分析

  2014年轻型卡车汽油机型比例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第二季度后,增长速率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主流轻卡车企自产机比例在快速增长并成为主流。2014年近全国350个地级城市中已有七成以上城市实施国四,就给各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上行压力,整车价格大幅上涨,轻卡客户群体发生较大变化,个体客户的比重由70%下降到40%;企业客户比重由20%,提高至50%以上。2015年使消费者购买需求一季度仍呈持观望态度,产品往中转移趋势明显。

  ● 2014年政策法规对轻卡市场影响力分析

  2015年全面实施国IV排放、2018年全国执行国V法规,这将促使产品同步升级的同时促进中轻卡市场需求提高。另一方面整车成本增加,客户运营成本增加、运价提升空间有限,对产品性能、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IV主要通过两种技术 路线——高压共轨 SCR路线和高压共轨 EGR路线。SCR技术路线主要原理是通过超高压喷射并优化燃烧形成较少的PM颗粒,再使用水基性氨溶液(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其突 出的外部特征就是加装尿素罐。另一种路线高压共轨 EGR主要原理是通过EGR系统在发动机排气过程中引回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共同燃烧,大幅降低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再利用DOC/POC后处理装置对尾气 净化,其突出外形特征是消音器前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东风汽车股份对着两种技术路线都有采用,其中大排量车型采用的是高压共轨 SCR路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