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黑龙江省多地邮政管理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14 13:06:32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阅读量:721 我要评论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贯彻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黑龙江省哈尔滨局、牡丹江局、大庆局、双鸭山局、伊春局、黑河局、大兴安岭局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哈尔滨局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集中学习,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部署,引导全局青年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并强调,全体青年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做好工作的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担当,做好本职工作,以学习成效赋能行业监管工作。
 
  牡丹江局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强调,全局党员干部要坚持学用结合,强化规划衔接,确保国家战略、省级部署在本地本行业落地生根。强化监管服务,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破解同质化竞争问题,激发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党建引领,发挥行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大庆局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要求,要锚定全会目标任务,结合行业实际找准发力点,以“四抓四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抓政治引领,促方向坚定。构建“党组中心组领学+党支部‘三会一课’研学+青年理论小组深学”的三级学习体系。深化机关党建与行业党建融合,推进快递业“两个覆盖”提质升效。二要抓主责主业,促服务升级。加速推进现有分拨中心提档升级,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寄递网络。推动行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三要抓安全保障,促大局稳定。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四要抓民生实事,促福祉增进。持续深化“暖蜂行动”,落实保障举措,推动企业规范用工管理,畅通快递员权益诉求渠道。
 
  双鸭山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会公报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要立足行业实际,聚焦主责主业,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强化行业安全监管,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推进绿色包装应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伊春局以“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勇担邮政管理使命 赋能伊春邮政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开展专题学习党课,结合伊春实际,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三个“相结合”的具体要求,一是将高质量发展要求与行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立足林区特色打造“邮政+特色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构建高效绿色安全的寄递服务体系。二是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与行业监管职责相结合,严格落实寄递安全“三项制度”,强化风险防控,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三是将党的全面领导要求与党建业务融合相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政治保障。
 
  黑河局召开专题会议,结合行业职责与地方实际,研究部署落实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会议强调,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三大重点工作,一是锚定“十五五”发展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谋划行业中长期规划,推动邮政快递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健全行业服务体系、推进科技赋能、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攻坚突破,提升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的质效。三是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组中心组领学、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多元形式掀起学习热潮,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大兴安岭局结合地区邮政业发展实际,通过“学、研、干”三维发力,推动全会精神在大兴安岭局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学”上求深,多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深入学习与交流,结合全区邮政监管工作实际解读全会精神,确保学懂弄通。“研”上求实,加强学用结合,聚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旺季期间保通保畅等难题,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干”上求效,将全会精神融入当前重点工作,持续完善边境自然村寄递服务,紧扣绿色发展要求,聚焦快递员权益保障关键任务,以实干推动全区邮政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