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新乡市一肉联厂冷库突发大火

2014-12-23 09:57:03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3630 我要评论


  【中国物流设备网 国内新闻】肉类冷库是肉类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及销售冷链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肉类冷库危情频发。记者从中国肉类协会获悉冷库新情况,仅近6年中,肉类冷库发主严重损伤事故十几起,冷库火灾近20起。
  
  12月20日下午5时许,河南新乡市解放大道南段原市肉联厂一处废弃冷库着火,消防官兵及时出警灭火,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日晚7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10多辆消防车穿梭在原市肉联厂厂区内,为现场灭火的官兵提供水源。消防官兵仍在使用高压水枪对冷库进行喷射灭火,一队消防官兵使用撬杠等工具在拆除冷库门窗,现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激性气味。据现场消防官兵介绍,这种激性气味就是冷库的制冷剂——液氨的味道,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为,有人在使用工具切割金属管道时,火花引燃了冷库夹层中的隔热材料——稻糠皮。
  


新乡市一肉联厂冷库突发大火
 
  12月21日上午9时,记者再次来到着火的冷库,看到冷库四周地面结着一层厚冰,消防官兵仍坚守在此,几十份盒饭放置在冰面上。一辆挖掘机将冷库南墙破拆掉,大量稻糠皮被掏出,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喷射在稻糠皮上,升腾出一股股白烟。据现场的一名消防官兵介绍,早在数天前,冷库的制冷剂——液氨已经被抽出运走,整个过程耗时3天,现在泄漏的液氨是制冷设备管道里残存的。
  
  在距离失火冷库不远的墙壁上的一份紧急通知,证实了这名工作人员的说法。该通知大意是,冷库液氨罐于12月5日至12月12日施工,周边居民若发现异味尽快撤离,落款单位是南桥办事处真意社区,日期是12月5日。记者了解到,这个通知中所称的液氨罐施工就是将罐中的液氨抽出运走这项工作。
  
  在原市肉联厂家属院,记者找到了一名该厂退休职工张师傅。据他讲,失火的冷库原是厂里的一处急冻车间,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整栋楼就是一个巨大的冷库,冷库四周墙壁约有1米宽的夹层,夹层中放置的就是稻糠皮。“建冷库时,职工们将一袋袋稻糠皮倾倒在墙壁的夹层中,稻糠皮将冷库裹起来,起隔热作用。”张师傅回忆道。
  
  冷库为什么危情频频?业内分析认为缘自六大隐患:
  
  一是冷库管理无序。我国目前尚未明确哪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冷库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无证上岗操作。许多地区目前未执行冷库制冷工持证上岗制度规定。尤其是县、乡、镇及农村冷库生产操作人员几乎均未持证,上岗前既没有接受相关培训,更缺乏应急处理及安全运转的日常教育。冷库制冷系统一旦发生漏氨事故,一线操作工人基本茫然不知所措。
  
  三是制冷系统带病运转。据统计,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冷库目前约占全国冷库容量的一半,其库龄大都达30年以上。而不少企业未能按时足额提留冷库大修基金,致使不少冷库年久失修,整个冷库制冷系统氨制冷剂跑、冒、漏的现象严重。
  
  四是氨制冷剂防护设备缺乏。如个人防护服、有氧呼吸器、防护手套及防护鞋、眼冲洗器及全身喷淋器等,不能做到事故抢险的及时、到位。
  
  五是不少冷藏企业削减了冷库氨压缩机操作运行人员,中上层管理人员中制冷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在冷库制冷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不普遍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异常,整个制冷系统就会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六是冷库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市场混乱,无证设计、无证安装、无证施工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对冷库的隔热材料、制冷系统容器及管道的可靠性选用、结构性配置、科学性流程等形成大量隐蔽性故障,一些冷库制冷系统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安全无法保障。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