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数据统计

10月我国轻卡销售同比大降24.64%

2014-11-17 11:14:45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956 我要评论


导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10月份商用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1.31%和-3.22%,同比分别下降11.69%和14.89%。其中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共计销售环比微增1.00%,同比下降17.27%。在卡车市场中,轻卡环比增长4.83%,同比大降24.64%。

  导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10月份商用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1.31%和-3.22%,同比分别下降11.69%和14.89%。其中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共计销售环比微增1.00%,同比下降17.27%。在卡车市场中,轻卡环比增长4.83%,同比大降24.6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0月份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86380辆和278317辆,环比上月分别增长1.31%和-3.22%,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69%和14.89%。产销量已连续七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0月份降幅较9月份略微缩窄(9月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9.29%和16.01%)。

  销售情况分车型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10月份共计销售233294辆,环比微增1.00%,同比下降17.27%(降幅较9月的21.52%有所缩窄)。



2014年10月卡车分车型销售情况(单位:辆)

  其中,重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共销售51296辆(整车销售9543辆,半挂牵引车销售24094辆,非完整车辆销售17659辆),环比下降5.77%,同比下降15.33%;中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20144辆,环比微增0.45%,同比下降7.90%;轻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116983辆,环比增长4.83%,同比大降24.64%;微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44871辆,环比微降0.05%,同比增长1.28%。

  由上表可见,环比9月,卡车各细分车型除中型卡车和轻型卡车销量有所增长,其他细分车型全部呈下降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微型卡车同比微增1.28%,其他车型全部出现下滑。重型卡车整车、重型卡车非完整车辆和轻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的降幅都超过了20%。

  据了解,进入新千年来,轻型卡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与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低速汽车(原四轮农用车)的冲击,故导致载货卡车市场快速分化,形成国IV、国V与国II、国III以及真假准国IV并存齐驱的现状。

  与此同时,轻型卡车在向准中型卡车扩张之时,也在向大微型卡车与皮卡市场渗透的发展态势。小轻卡是轻卡与大型微卡市场激烈竞争下的产物,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市场非常受欢迎,并成为低端轻卡和大型微卡的有力竞争和替代产品。

  目前,小型轻卡既有汽油又有柴油机版,又有单排、排半、窄体和宽体,这就为各行各业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特别是一些个别小轻卡还是国Ⅳ、国V标准发动机,以及加装只有在轻卡上才匹配的OBD与SABS,所以,其性能价格比的市场竞争力远远大于微型卡车与经济级轻卡(如江淮汽车的小卡帅铃X系列),小型卡车已经成为众多轻型车厂商竞相克隆和追逐争夺的重点而将会更加趋向流行。

  轻卡方面虽然货厢有较大的空间,但购置成本和使用费用太高,并且相对在城市物流配送运营不足且不占优势。此外,随着油价的不断飚升与乱罚款乱收费日趋严重,重、中、轻卡运输市场面临运价恶性竞争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微型卡车各项成本开支虽低,但由于受自身载质量限制而运载力较小,故经济性效应并不明显。而综合轻卡与微卡各自优点于一身的小型卡车就因运而生,并成为众多车企竞相克隆和追逐争夺的重点车型,目前已趋向流行。

  从卡车运输市场上看,小卡产品特征填补了轻卡和微卡之间的产品空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大微卡”时代,受到一线大城市特种*用车、二、三、四线城市物流、农村及城镇市场的普遍欢迎。与微卡、微客相比,小轻卡的相对空间、货箱、低油耗及保养成本低等“实用”特点,通过提供多种汽柴油发动机、制动转向形式、载重量、货箱尺寸,满足多种路面、不同用户运输的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