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工人冲锋线 高桥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2013-08-15 14:27:56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953 我要评论
集装箱7月正是上海高温酷暑之时,但是面临夏日炎炎,上海港口却仍然有序运作,装卸货物丝毫没有受高温影响。据统计,截至7月底,浦东新区高桥镇的上海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今年码头完成集装箱达345.1万标准箱,7月份完成55.6万标准箱,创码头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看着这值得可喜可贺的数字,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工作在上海港口线的码头工人。
耗体力更耗脑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安放得井然有序,一辆辆集卡车在来回运输;抬头望去连续26台,高达45米的巨大红色桥吊列成一排。码头上热浪滚滚,再加上太阳的暴晒,让人晕眩。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俞文激介绍,船只的到港和离港都得踩着潮水起落的时间点,稍有拖延,恐怕就得等上12小时,造成船期拖延,因此每个码头上的每个岗位,只要人在岗上,就不能有半点懈怠。
45米的高空,记者搭载升降机到达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桥吊驾驶室,这里是28岁的桥吊工人陈宇峰工作的地方。室内地板一半是实心铁板,一半却是玻璃,里头往下看悬空一般。小陈启动机器,驾驶室开始移动,左手柄控制速度,右手柄控起落,放下吊具、起吊、回移、安放到集卡车上,伴着电机轰鸣声,多个动作一气呵成,“一分钟搞定一个不在话下。”小陈说入行9年深知这是一桩耗体力更耗脑力的技术活儿:启动时机、行走速度、跟进和对位都要配合;若是技术不过关,吊具就晃得激烈;用力过猛时,整个人就大幅度前倾后仰。
码头上两台桥吊配备3名技术工人,同在一个班组的3名技术人员分别负责4小时。“累的不是身体,而是整个过程精神必须高度集中。”45米下是码头平台和集卡拖车,不容许有半点差池。虽然驾驶室配备空调并恒温保持在26摄氏度,外加一台电扇对着驾驶位吹,可才上来不到半小时,陈宇峰已滴滴汗珠滚滚而落。
盛夏穿上秋季工作衣
相比桥吊司机,在码头日晒雨淋的工种作业条件更为艰苦。比如要登上集装箱顶部,拆卸或捆绑用于固定集装箱的锁钮的绑扎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有五六名工人必须在两个多小时内完成800多箱捆绑量。在太阳暴晒下的铁质锁钮十分烫手,每一个锁钮都有十多斤,工人们就算戴着覆有胶皮的专业手套作业仍觉发烫,酷热气候下基本一个工班作业后就得换新。工作35年的码头“现场大管家”彭晶仲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烈日晒伤,码头工人们要穿上秋季工作衣,加厚的布料在炎夏更为闷热。而为安全起见,工人还必须头戴安全帽,脚上穿着钢包头鞋。
酷暑之中,上港集团早已启动夏令防暑降温措施,在码头作业区搭建了多个休息区,并全天候无限量供应防暑冷饮,工人们一停手就能进入近的休息点消消暑;时刻注意露天作业员工精神状态,实行强制轮换休息制;在码头理货间、集卡驾驶室放置冰块,以每天5吨的冰块用量保障码头前沿作业人员的降温。在码头设备维修部,设备主管严俊介绍,为了改善高温维修条件,公司特意搭建了遮阳棚,“成荫处和日晒处的温度要差上十几摄氏度,条件好了工人们干得也更带劲儿。”公司还利用冷冻箱向一线员工提供冰冻饮料,就餐时为他们的菜品适当增加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耗体力更耗脑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安放得井然有序,一辆辆集卡车在来回运输;抬头望去连续26台,高达45米的巨大红色桥吊列成一排。码头上热浪滚滚,再加上太阳的暴晒,让人晕眩。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俞文激介绍,船只的到港和离港都得踩着潮水起落的时间点,稍有拖延,恐怕就得等上12小时,造成船期拖延,因此每个码头上的每个岗位,只要人在岗上,就不能有半点懈怠。
45米的高空,记者搭载升降机到达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桥吊驾驶室,这里是28岁的桥吊工人陈宇峰工作的地方。室内地板一半是实心铁板,一半却是玻璃,里头往下看悬空一般。小陈启动机器,驾驶室开始移动,左手柄控制速度,右手柄控起落,放下吊具、起吊、回移、安放到集卡车上,伴着电机轰鸣声,多个动作一气呵成,“一分钟搞定一个不在话下。”小陈说入行9年深知这是一桩耗体力更耗脑力的技术活儿:启动时机、行走速度、跟进和对位都要配合;若是技术不过关,吊具就晃得激烈;用力过猛时,整个人就大幅度前倾后仰。
码头上两台桥吊配备3名技术工人,同在一个班组的3名技术人员分别负责4小时。“累的不是身体,而是整个过程精神必须高度集中。”45米下是码头平台和集卡拖车,不容许有半点差池。虽然驾驶室配备空调并恒温保持在26摄氏度,外加一台电扇对着驾驶位吹,可才上来不到半小时,陈宇峰已滴滴汗珠滚滚而落。
盛夏穿上秋季工作衣
相比桥吊司机,在码头日晒雨淋的工种作业条件更为艰苦。比如要登上集装箱顶部,拆卸或捆绑用于固定集装箱的锁钮的绑扎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有五六名工人必须在两个多小时内完成800多箱捆绑量。在太阳暴晒下的铁质锁钮十分烫手,每一个锁钮都有十多斤,工人们就算戴着覆有胶皮的专业手套作业仍觉发烫,酷热气候下基本一个工班作业后就得换新。工作35年的码头“现场大管家”彭晶仲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烈日晒伤,码头工人们要穿上秋季工作衣,加厚的布料在炎夏更为闷热。而为安全起见,工人还必须头戴安全帽,脚上穿着钢包头鞋。
酷暑之中,上港集团早已启动夏令防暑降温措施,在码头作业区搭建了多个休息区,并全天候无限量供应防暑冷饮,工人们一停手就能进入近的休息点消消暑;时刻注意露天作业员工精神状态,实行强制轮换休息制;在码头理货间、集卡驾驶室放置冰块,以每天5吨的冰块用量保障码头前沿作业人员的降温。在码头设备维修部,设备主管严俊介绍,为了改善高温维修条件,公司特意搭建了遮阳棚,“成荫处和日晒处的温度要差上十几摄氏度,条件好了工人们干得也更带劲儿。”公司还利用冷冻箱向一线员工提供冰冻饮料,就餐时为他们的菜品适当增加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新加坡港是亚太地区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据悉,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6180万TEU,比2012年增长了2.9%。其中,其新加坡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3220万TEU,增长了3.2%;海外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2960万TEU,增长了2.7%。
- 2014-01-15 09:39:01
- 3881
-
大连港是哈大线的终点,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是东北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是仅次于上海、秦皇岛的*三大海港。小编获悉,2013年大连口岸港口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1.5万TEU。
- 2014-01-14 10:25:27
- 2623
-
合肥港口的腹地经济较发达,农副产品全国,现已形成化工、机械、五金、建材、纺织、粮油食品、造船等二十多个行业,合肥新港地处规划建设中的包河工业开发区内,将是现代化合肥新城的一部分。12月27日,合肥港集装箱年吞吐量正式突破十万标箱,标志着合肥港发展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
- 2014-01-02 11:15:38
- 2659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