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应用案例

制造企业应加强联合研发

2012
11-28

08:57:45

分享:
517
来源:
       *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目前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包括继续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减免税的支持。 2007年,特变电工、沈阳机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这说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主体实力明显增强。”蔡惟慈说,“除百亿元企业,还有一批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达七八十亿元。以前机械工业发展特点是散而小,现在满天星星中冒出了几个亮点,他们或将成为未来的‘月亮’。” 申请数量的显著增长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重大装备信息中心主任石勇接受中国工业报专访时指出,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总量、发明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总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59%、34.34%和43.74%。 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的总量对比及相关指标的综合排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统计出“2007年装备制造业创新潜力的企业”,包括上海电气 (集团)总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西电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待加强。尽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蔡惟慈表示,当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与自身所面临的任务及与世界同行同台竞争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部分重大技术装备的主机和成套装备中有太多的东西被人家卡住脖子。从市场看,我们自主创新的深度还刚破题,远不到可以令自己特别欣慰的阶段。”他强调。 据介绍,我国去年制造的1.3亿千瓦发电设备中,大型铸造件80%~90%以上是进口的,“发电设备企业比过去干的活多,但是比过去赚的钱少。” 以超临界机组研制为例,其所需的材料对外依赖度很大。在创新投入方面,虽然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占比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对超超临界机组所需材料国产化的问题,蔡惟慈建议,发电设备主机厂与钢厂联合进行基础性材料的可靠性实验。 李冶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的企业现在只考虑竞争,很少考虑合作。而在竞争中,在竞争前期进行共性基础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已成为一种趋势。”他建议,国内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强在竞争前的技术研发与合作,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如果不走这条路,自主创新就是空谈。”李冶说。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