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技术动态

上海嘉隆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回放

开播时间06-08 14:00

产品推荐

更多>

移动泵车的市场发展方向

2023
02-13

16:59:55

分享:
44
来源:上海嘉隆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移动泵车是一种具有车轮的机械设备,可以随意移动。当一些地方因为作业环境恶劣等原因出现突发事故的时候,移动泵车就能够派上用场了,它的功能十分强大,深受消费者青睐。正因为如此,移动泵车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才如此乐观。
 


  目前,国内的团体用户至少有800家以上,按国际常规每家5辆的规模,今后几年团体用户的泵车拥有量将会达到4000辆左右,再加上个体用户的1000辆,这个数字将非常可观。

  一、臂架技术掌握

  臂架技术是移动泵车的一项关键技术,过去一直为德国、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制造企业掌握。2003年,三一研制出56米臂架泵车,一举成为当时世界能够生产这种长臂泵车的三家企业之一,使中国在泵车及臂架研发领域进入行列。目前,国内此类产品生产企业不断增加,产品性能、质量都在迅速提升。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移动泵车送机械正在朝着规格更全、档次更高、泵车布料臂架更长的方向发展,由过去的37米占主流,逐步过渡到42~45米为主,47~56米同样受到市场青睐。今年1月,三一重工又研制成功了垂直高度达66米的臂架泵车,成为目前世界上臂架最长的泵车。

  据专家介绍,随着工程进度的加快,泵送排量也有增大的要求,过去排量在每小时60~80立方米的占60%左右,现在排量要求每小时80~120立方米的工程越来越多,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使用的移动泵车,基本上都是排量每小时120立方米的。
 


  二、机动性要求需求增大

  目前,用户对移动泵车的机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泵车的市场需要增长很快。另外,车载泵的市场也逐步活跃起来,三一、楚天、中联、鸿得利等厂家都有新品上市。同时,柴油机动力越来越多,不仅泵车和车载泵要求使用柴油机动力,单拖式泵的比例也逐步增大。

  液压系统向集成方向发展,普遍采用开式系统及恒功率控制,特别是大流量的泵,开式系统具有油温低、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诸多优势。同时,全液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三一产品的全液压换向和计算机闭环控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泵送压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1971年前,混凝土出口压力大多不超过94MPa,后提高到5.88~8.38MPa,现已达到22MPa,而且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同时,液压系统的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基本都在32MPa以上。因此,输送距离也在不断增加,水平输送距离已超过2000米,垂直泵送高度也可达500米以上。
 


  三、技能、环保方向

  提高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也成为泵车发展的一大趋势,风冷却逐步替代水冷却,发动机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大多达到欧Ⅱ或欧Ⅲ标准。

  进一步重视移动泵车可靠性的研究,主要是对于高强度、大骨料、三级配混凝土的研究,现已能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只有20毫米,骨料粒径可达80~120毫米。如三一HBT120A-1410D三级配移动泵车,已成功地应用于三峡工程的施工。

  除了设备的设计、制造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广大设备使用人员对移动泵车送机械的原理、结构、操作及日常维护等越来越熟悉,使设备在施工的使用中得心应手,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相继上马,市场对混凝土机械的需求呈猛增态势。同时,国家已出台禁止城市市区在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政策,使移动泵车、泵车、混凝土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站等产品火爆起来。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为移动泵车送机械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