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建设后工业时代的航运中心
- 2009年10月15日 11:15 物流技术网 点击:617
-
1952年重新开港时,天津港当时只有2个泊位。
天然海域条件欠佳的天津港并不具有类似于曹妃甸所拥有的深海沟,然而这一片滩涂地现在已经挖到了-19.5米深,成为北方大港、全国第三大港、世界第五大港。
在对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将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于汝民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幅,对于如何继续细化天津港各板块业务、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如何善用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开发开放,于汝民的解读都令人耳目一新。
CBN:对于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自己如何设想?
于汝民: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有两种形态,种是以伦敦为代表已发达的航运中心,第二类是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处于后工业后航运时代。显然天津不是种形态,因而天津港需要非常大的港口,同时有大量的业务、船公司、大量航运服务在这里运营,我们应该建设这样的中心。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打算这几年在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级港口。目前,天津港港口25万吨~30万吨船舶可以随时进港,作为一个世界上等级高的人工港,可以同自然良港相媲美;从港口规模上而言,2005年之后,港口吞吐量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3.56亿吨,我们在世界港口的排名进入前五名,等级和规模都有发展。
其次,在功能建设方面,我们全力以赴建设东疆保税区:现在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都有一个自由港的政策,我们不能做到完全意义的自由港,那我们建设保税港区。
第三,要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企业便于聚集的航运要素活跃区域,目前我们有将近4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还要开发二期。
第四,要构筑物流体系:现在构筑的航运中心,需要强大的物流带动。目前我们的物流伸向腹地,建立了12个无水港,同时天津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物流发展公司,还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第五,在东疆保税港区吸引大量船舶来登记,建设船籍港:这是衡量能否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现在许多国际船公司在上海设立了总部,我们目标瞄准的是北方地区总部,除此之外,包括船舶基金,可能还有船舶交易市场,都在设计当中。
CBN:天津港业务和建设是否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于汝民:今年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保持了正增长,总吞吐量到6月份为止是增长1.2%,但和往年比增长率下降。
不过得益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措施,天津港横向发展还算良好:在外贸下滑情况下,内贸快速增长,弥补了一部分外贸的损失。
其次,由于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天津1~6月保持了较高GDP增长,我们直接受益于此:天津主要是靠第二产业,而制造业都是靠货运量来支持。
CBN: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这一条如何与天津港的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
于汝民:估计在今年9~10月份,我们的船舶基金总量有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初期20亿~30亿元人民币,当然如果用100亿元人民币做资本金,募集资金量就更大了,基金主要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将来也会做一些风险投资。
此外,天津在大力发展金融租赁,天津港有可能在明年要推这个金融租赁,要制定一个与港口相关的金融业务的发展方案:我们认为目前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港口装卸业不是重要的,我们希望形成几个板块,一个是港口装卸继续发展,一块是我们的工程建设,同时希望金融业务能够差不多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