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地方市场

中国物流信息化的特点和难点

2013-02-21 11:28:27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652 我要评论


         当前,我国“两化”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涌现出一批较高水平的企业和较多成熟的经验。这给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应当加强引导,加速其发展,使得更多企业借鉴他们的经验,不走“弯路”。
 
         这次*组织的物流信息化企业案例中,成效都非常实在。物流业33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在10%以上,其中惠尔在30%,为高;顺丰9.6%,效益非常好。工业电子商务的案例更让人大开眼界,比如上海西本等。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初始从企业内部办公、财务管理入手,逐渐纳入业务系统,然后开始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平台。平台又从更多针对内部业务板块、子公司的内部平台拓展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外部平台。这条路径与美国差异很大。美国是先从物料层做起,然后到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向上游和下游延伸,逐渐形成供应链。中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伴随着企业业务、经营成果的扩张来提升,依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都是自己摸索、从头做起。如果没有形成标准化模式、流程,就难以推出标准化的系统。
   
         我们看到,国内三四家钢铁企业所用的软件,各有其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模式,能否统一协调,推出形成钢铁行业物流的标准模式和为之服务的标准信息化产品。物流领域的业务软件,能否像财务软件一样推开。这将*地节约企业信息化成本。举个例子,在物流领域,开发一个业务软件大体报价30万元起;开发一套系统,起码要三五百万元;一个占地3000亩左右的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费用大约为3800万元。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搭建公共物流平台,但运作情况一般都不佳,常常出现建好没人用的状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促进物流信息化推广

    国家推动的物流监管信息化成为驱动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将物流信息化列为重点建设工程。在物流信息标准、规范制定方面,2006年、2007年两年间《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年)》连续颁布,明确了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设目标、重
    2012-11-10 11:30:51
    72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