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协会新闻

影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2012-08-14 09:29:35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647 我要评论


  2011年中国物流业占服务产业的比重达15.7%,随着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业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新的报告显示,中国经营规模超过1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已有近百家,这也标志着中国物流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然于此同时,另一组数字又揭示着中国物流业得另一番景象。
  
  去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而欧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则为8%—10%,在物流效率排名中,中国位居第27名。依中国当前经济的现状而言,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费用过高、效率过低等问题亟待切实有力的政策出台解决。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系所致;*的要归因于公路收费,目前世界各国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而有10万公里在中国。公路的增加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提供便捷,但*为人诟病的是收费公路过多、站点过密、额度过高、期限过长。2012年元旦以来,全国各省市大范围内取消一级、二级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流负担,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忽略的现象是些许取消收费的公路改头换面,继续收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充耳不闻,这些乱象行为把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无疑大大削减了改革的意义。
  
  二、中国整个流通体系缺乏互通互联,货物运输体系分散;中国物流发展为迅速的往往是沿海城市,内陆地区发展滞后。由沿海向内陆推进是我国的发展模式,而欧美则是相反。沿海经济发展程度高,地理优势显而易见,但毋庸置疑的是与内陆联动的力度还不足,且内陆自身物流发展中也有许多瓶颈尚待解决。货物运输过程中,体系分散,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配送的考虑过于单一,供应商到原材料生产者、制造者再到运输者联系薄弱,且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运量零星、批数较多、到站分散、品种繁多、性质复杂等大小问题。
  
  三、中国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滞后;*部长陈德铭表示,“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的话,在流通领域我们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科技助推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大规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信息化程度的第二层,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业务展开均停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的普及和完善,将是我国物流业未来*且艰巨的任务。
  
  “两会”期间,关于物流发展的呼声不绝于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列为重点。随着政策的每次出台和物流业的每次努力,中国物流行业将会不断进步并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