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RFID产业

食品业呼唤全程管理成本困扰RFID应用

2009-11-09 13:08:24三农在线阅读量:791 我要评论


导读:

  RFID标签就像畜禽的身份证,记载着它的基本信息,包括养殖信息,以及日后加入的在屠宰车间形成的条码信息、在分割车间补充的厂商信息和产品的检疫信息等,这些信息又可以和网络实现衔接。
  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标签,既可以帮助我们追溯食品的“源头”,还能实现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
  RFID应用推广有喜有忧*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博士后倪晚成告诉笔者,
  RFID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对食品“源头”的追溯;第二,增强食品在其供应链中各个操控环节信息的可见性。
  据倪晚成介绍,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国家“863计划”和*“948项目”都将RFID技术应用于蔬菜和畜牧业食品生产质量监管作为重要支持项目,推动了我国RFID食品追溯系统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省份、各大城市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RFID食品溯源系统的应用,并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然而,当前RFID食品追溯系统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仍有一些不足。倪晚成认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现有的RFID溯源系统仅局限在对食品“源头”的追溯,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信息的掌握,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全程追溯还存在较大距离。第二方面,推广工作比较难。食品溯源涉及对象比较多,包括原料供应方、产品提供方,物流供应链,零售商以及各类需求不同的用户,还有各个不同的
  RFID溯源系统的提供商。“如何协调这些对象,使之组合到RFID溯源系统上来,困难非常大。”倪晚成说。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则强调,在RFID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一定要跟上。他透露,欧盟之所以普遍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关键在于2002年欧盟出台了(EC)78/2002号法规,又称食品安全白皮书。该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对于进口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的禁止进口。为了满足该法规的要求,欧盟国家纷纷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罗秋科称:“我国建立食品追溯制度,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以及政府的推动。”
  成本是推广的大障碍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影响了RFID的大规模应用,价格因素*。要真地做到单件产品不论蔬菜、鸡蛋都贴有RFID标签,势必要求标签价格非常低,像现在的条形码一样。
  刘旭儒告诉笔者,如果要使用
  RFID技术对食品及其原材料进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不仅需要对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包装加贴RFID电子标签,还需要对农场、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等进行生产线和管理流程改造,加装RFID标签发行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由于总体成本较高,所以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目前仅仅在小范围内试行,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定距离。”刘旭儒说,“食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食品企业缺乏参与
  RFID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了解,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开环”应用,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和供应链上的企业。虽然RFID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但各部门和企业仍然要考虑自身的投入效益。“RFID标签的成本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困扰其在食品安全中应用的瓶颈。”倪晚成说。他认为,在现阶段甚至今后的RFID应用中,都可以采用RFID与条形码结合使用的方式。通过对
  RFID标签回收多次使用以降低成本;在零售环节后,将条形码作为消费者手中食品的标识,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查询和方便企业实现问题产品的召回。
  采访中,有关专家强调,推广
  RFID在食品安全跟踪和追溯中的应用、消除成本障碍,需要有一个部门进行有力的统筹,以及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动。
  对此,刘旭儒说:“在实现RFID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系统大规模推广之前,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应的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鼓励食品企业参与,促使食品企业从中获益。”而倪晚成提出,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应通过政策优惠甚至必要的行业规定鼓励、要求相关企业加入食品安全系统,成为食品追溯的重要节点;采用科技手段,设立“食品身份证”,设置产品履历表,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推动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产业副总经理别风雷则指出,成本问题的终解决办法将是综合协调后的产物,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而就目前的
  RFID标签价格和应用的实际状况来看,还需要让各方认识、认可这一事物的作用后才能够终形成各方都接受的成本分摊方式。
  RFID热背后的冷思考如今关于RFID在食品追溯中应用的话题已经热得有些发烫,有人提出,“利用RFID技术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的所有问题”。俗话说,过犹不及。对于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技术而言,炒得火热不一定利于其健康发展,适当“降降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刘普合就对RFID技术在应用推广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不但要在白条猪上有个(RFID)码,还特别强调在每块分割肉上也有个码,查码即知其家族信息。”他认为这种一品一码的全程追溯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即谁来保证码上的信息与实物相对应。他提出,要让RFID派上合适的用场,因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好比一场大戏,RFID在其中只是扮演了一个角色,如果食品安全体系目标不合理,部门责任衔接不清楚,制度供给跟不上,一个RFID又能怎么样?“一些官员和专家片面地认为
  RFID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食品安全的革命,其实缺少社会实证。”刘普合对笔者说。在他看来,RFID无法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RFID的“困境”不在于其本身能力不足,而是赋予
  RFID角色的人还没把目标系统说清楚。“说到底,‘放心店’比‘放心码’更可信、更可行。”刘普合告诉笔者。
  面对RFID热,罗秋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RFID技术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受环境的限制以及成本较高等,“RFID技术目前在猪、牛、羊饲养阶段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多,但是很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并不完全适合采用。目前单纯利用RFID作为数据载体应用于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追溯的应用案例还没有看到”。
  他强调,RFID技术不是的,任何追溯系统都不能保证和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RFID技术成本再低,条形码等其他自动识别技术仍有其优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