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数据统计

市场数据丨7月光谱中标数据盘点 总金额破亿元

2025-08-12 13:36:47化工仪器网阅读量:19287 我要评论


  得益于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加速及新能源、环保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强劲需求,中国光谱仪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自2018年的56.38亿元持续扩大。同时技术创新促使产品向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小型化、便携化升级,且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加大,产品性能与进口品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近日,化工仪器网编辑对2025年7月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光谱仪/光度计的中标项目进行了整理。据化工仪器网不完全统计,7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可统计到的光谱仪中标数量为291套,中标金额为1.05亿元,平均单价为36.18 万元/套。
 
  在采购单位方面,以高校为主的教育体系是光谱仪采购的主力,采购金额占比为61.3%。在中标品牌方面,国外品牌的光谱仪占据较大优势,中标金额前五位的品牌为赛默飞、布鲁克、堀场、岛津和珀金埃尔默。
 
  从光谱仪月度中标数据来看
 
2025年1-7月光谱中标数据对比
 
  7月光谱仪采购呈现“量减价增”的变化,中标数量291套,环比下降9.1%;金额却突破亿元达1.05亿元,环比激增43.5%,创年内单月新高;平均单价同步增长至36.18万元/套,环比暴涨58%。6月存在大量低价设备集中采购,采购数量较正常情况偏大,因此7月采购数量环比下降。平均单价在7月回归正常范围。
 
  
 
  从光谱仪的采购单位来看
 
2025年7月各类型单位采购光谱仪数量及平均单价
 
2025年7月各类型单位采购光谱仪金额占比
 
  在2025年7月的光谱仪政府采购市场,以高校为主的教育体系是绝对主力,采购金额6451.43 万元,占总金额的61.3%;采购数量195台,占总数量的67%,教学科研领域需求明显。其次为科研机构,采购金额1686.76 万元,采购数量25台。科研机构平均单价最高,为67.47万元,远超其他单位。
 
  从光谱仪的市场分布来看
 
2025年7月各省份光谱仪市场规模
 
  在7月份的光谱仪中标数据中,采购单位分布于全国23个省份。辽宁以1350.06万元金额居采购金额榜首。其次为江苏,中标金额也超过了1000万元。整体来看,7月光谱仪政府采购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集中度较6月更高。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新疆和四川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市场规模居于中上水平。
 

 
  从光谱仪品牌的归属地来看
 
2025年7月国外及国产品牌光谱仪中标数据及平均单价
 
2025年7月国外及国产品牌光谱仪中标金额占比
 
  排除未披露品牌信息的项目,7月共有79个品牌中标,其中国产品牌53个,国外品牌26个,品牌数量环比略有增长。6月国产品牌共中标184套,约占本月光谱仪中标总数量的63.2%;中标金额为3066.1万元,约占中标总金额的29.1%;平均中标单价为16.66万元/套,体现了其性价比优势。国外品牌共中标105套;中标金额为7392.91万元,约占总金额的70.2%%;平均中标单价为70.41 万元/套。7月国外品牌的平均中标单价相较于6月有较大提高,中标数量也略有增加。
 
  从光谱仪的中标品牌来看
 
2025年7月各品牌光谱仪中标数量排行
 
2025年7月各品牌光谱仪中标金额占比
 
  从各品牌光谱仪的中标数量上看,2025年上半年光谱仪中标数量排名前3的品牌分别为赛默飞、普析、上海棱光,中标数量分别33套、32套、21套。中标数量排名前10的品牌中,仅赛默飞、岛津和珀金埃尔默是国外品牌。
 
  从各品牌光谱仪的中标金额上看,2025年上半年光谱仪中标金额排名前5的品牌分别是赛默飞、布鲁克、堀场、岛津和珀金埃尔默。5个品牌光谱仪的中标总金额为4049.8万元,约占中标总金额的38.47%%。赛默飞的中标金额高达1374.16万元,同时占据数量与金额双榜首。NanoDrop系列产品是其市场需求最多的产品线。
 
 
  注1:本文中数据来源仅为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公开数据,不含其他来源,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有漏误之处敬请谅解。
 
  注2:本文中所指的“产地”为仪器品牌的归属地(总部所在地),品牌归属地为中国的品牌归为国产,品牌归属地为外国的品牌归为进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