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垃圾分类难 机器人助力分拣垃圾准确率高达95%

2020-06-10 09:06:49仪表网阅读量:565 我要评论


  【物流设备网 国内新闻】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在上海市得以实行,这则条例标志着我国在推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类后,终于真正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上海刚开始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时,一首首垃圾分类歌让人记忆犹深,在“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下,各种“代扔垃圾”、“智能分类”的创意开始不断出现。
 
  当前,垃圾回收现已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环,成为业界多数人士的共识。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家的规划可以看出,智能化处理系统是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创新技术,将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垃圾分类产业链的“法宝”。
 
  近日,上海交大中英低碳学院实验室内,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演示了这样一段操作:机械手臂迅速抓取传送带上的废弃物,对纸类、塑料、玻璃等多种材质做出了准确判断,并将其放入对应的收集器内。实验数据显示,每只机械手臂每小时可精准识别并分拣不同品类垃圾5400次,分类准确率高达95%。
 
  机器人也助力人们垃圾分类。另外,除机器人外,伴随着垃圾分类政策而生的,还有形形色色的垃圾分类“神器”。从支持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小程序、APP,到研磨垃圾以便排入下水道的垃圾处理器,再到一点的人脸识别垃圾桶,人们在垃圾分类面前的创新热情高涨。当然,除了这些生活化的科技产品,科学家们也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凭借着强大的识别和分辨本领,光谱作为分析仪器的代表向垃圾分类“宣战”。基于非常多窄波段,高光谱成像系统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分辨率高、 图谱合一、 可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等优势。
 
  据悉,高光谱成像主要应用于农业、医学、遥感等领域,如今也成了垃圾分类的“利器”。其原理依然与光谱息息相关,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的不同吸收特性。只要获得垃圾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率光谱信息,高光谱成像就可以建立起识别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实现垃圾的识别和分类。
 
  相比于检测时间长、分类效率低、无法快速分拣的现有设备,高光谱成像无疑拥有更高的分类准确度和效率,有助于垃圾分类的系统化、机械化和智能化。近期,国外科学家还发明了可以嵌入手机的微型光谱仪,也是依据高光谱成像的原理制成。未来,人们或许可以使用手机对垃圾进行扫描和分类,不再需要从垃圾分类指南中一一查找。
 
  后,小编想说,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其他环境问题,都需要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改变人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高科技手段却可以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让人们更加轻松地接受这些新的环保政策。当垃圾分类不再是一件难事的时候,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坚持。
 
  原标题:垃圾分类难 机器人助力分拣垃圾准确率高达95%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