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物流用车市场被广泛看好

2014-12-05 09:12:23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647 我要评论


导读:【中国物流设备网 市场分析】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用车需求的增长,在不久前闭幕的2014广州商用车展上,参展企业不仅集中展示了针对物流市场的新车型和技术,而且在展会同期,主办方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举办了2014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和一系列活动。这些都表明,物流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主题。

  【中国物流设备网 市场分析】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用车需求的增长,在不久前闭幕的2014广州商用车展上,参展企业不仅集中展示了针对物流市场的新车型和技术,而且在展会同期,主办方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举办了2014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和一系列活动。这些都表明,物流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主题。
  
  本届车展上,主流商用车企业发布和展出的车型很多是针对物流市场开发的。
    
  江淮在车展推出的小卡帅铃X和中卡威司达两款车型分别定位于电商物流和城际物流。威司达还针对城际物流需求,增加了ABS等主动安全配置和智能配置。依维柯中国发布的NewDaily厢式车有8种不同容积的规格,可供用户选择。四川现代发布的瑞越轻卡考虑用户的经济性需求,在保持强劲动力的同时实现低油耗,满足中短途物流运输需求。
  


物流用车市场被广泛看好
 
  依维柯中国展出的StralisHi-Way和Eurocargo系列卡车、梅赛德斯-奔驰展出的actors系列车型,都针对中国物流和*车市场,上汽依维柯红岩的杰狮畅途版牵引车和陕汽的X3000牵引车也为中物流市场量身定制,满足长途、高速、、定点、定线的物流运输需求。
    
  参展企业主推车型定位明晰,针对物流市场的产品比较多,这是以往车展中不多见的。
  
  物流运输需要专业车辆
  
  在2014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上,商用车企业和物流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给予充分关注和研究。
  
  随着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对物流运输也有了更多内涵。那就是除了快,还要专,即专业化。中集车辆华南销售大区总经理孙春安在分析物流发展的新机遇时提到,物流从粗放型向效率型转变,而效率则是建立在规模化、专业化和技术化基础上的。未来物流发展趋势是做专。
  
  南京依维柯市场部总监马昶东就城市物流配送发展趋势对车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城市物流配送特点是小批量、多需求,今后城市物流配送会越来越细分化,比如药品物流、生鲜物流等会陆续分化出来。细分化的物流配送会对车辆排量、结构、底盘承载性提出不同要求,车辆生产企业可以关注、研究这些细分市场。马昶东透露,南京依维柯与上汽成立研究所,专门研究配送车辆,如对电器配送、生鲜配送等*车辆进行研发设计。
  
  中国邮政速递公司设备处处长曹瑞介绍了快递企业在“*”物流高量期采取的应对措施。曹瑞表示,快递行业将每年的“*”称为物流配送的高量期。像“*”的物流配送高峰一般有10天时间,这期间快递企业要新增大量的车和人力,投入大量的资金,安排车辆调配。物流配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型?对此,曹瑞强调,空间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快递运输的一般是轻抛货,比如8吨车一般只装4~5吨重的货物,所以特别强调车内空间,而发动机功率不一定很大,低底盘轻量化的车型受欢迎。
  
  物流用车市场需求不容小觑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电商快速发展,如冷链物流、消费品配送、烟草一类的城际物流、城市配送物流需求旺盛。近几年电商发展,尤其是“*”的火爆,使快递增长迅速。我国快递业年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到2013年的91.9亿件,年均增幅达到37.3%,市场规模跃升*二位。物流运输用车需求不容小觑。
  
  国家近期出台了针对物流行业的利好政策,*、*、国家*不久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部分城市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出台《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同时,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未来,快递、城乡配送等与民生相关的物流业态发展空间广阔。
  
  商用车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市场的潜力和商机,将物流运输市场作为提振销量的一个突破口,希望借物流市场突破目前卡车整体需求低迷的局面。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