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物流改革红利刺激市场活力
2014-09-10 09:35:28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705 我要评论
导读:今年上半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额完成8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但是甘肃省物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企业盈利偏低。因此行业整体急需突破瓶颈,从小规模发展向化升级。
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完成8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约占8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约占14%。
同时,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250亿元,占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的83%以上;仓储业、邮政业、贸易业完成增加值 50亿元,约占增长的17%。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1%,其中铁路货运量约占10%,公路货运量约占75%。管道货运量约占14%。可喜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5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占三分之二。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虽然全省社会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综合因素导致企业盈利偏低。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约19.4%,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0.0%,高于全国平均占比,改组数据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运输成本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材料和土地等价格的持续上升,还有保管与管理费用攀升较快,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盈利偏低。
从物流企业自身来看,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2013年,全省拥有各类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3000多家,其中达到国家2A级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仅18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货运业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数3.26辆,但拥有10辆车以上的业户仅占1.5%,货运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且缺乏稳定性,服务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表示,与*省份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省内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部分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经营水平没有明显改观。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建设,我省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瓶颈制约局面也大为缓解,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发展相对滞后、衔接不畅,多式联运基础薄弱;各类物流园区分散孤立,相互不衔接配套,致使设施效率不高,城乡配送的末端“后一公里”物流设施严重缺乏。
放眼全局 着力五个转变
甘肃省物流行业和企业应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关注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等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审时度势,着力于五个转变。具体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全省物流业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均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转型升级加快,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和经营难度依然较大,运行效益偏低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突出的问题是,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行业整体急需突破瓶颈,从小规模发展向化升级。
改革红利刺激市场活力
对此,省工信委针对我省物流业转型发展提出“五加快”、“五转变”的对策建议。
加快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物流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跨区域、跨方式做大做强,并促使其加快向现代物流经营商转变。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形式发展物流联盟。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及加快物流业文化体系建设。
我省物流行业和企业应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关注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等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审时度势,着力于五个转变。具体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
从宏观经济仍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和发展趋势来看,全省经济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将继续,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我省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高铁、地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且简政放权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我省社会物流相关领域的固定投资增速仍将快速增长。
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完成8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约占8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约占14%。
同时,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250亿元,占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的83%以上;仓储业、邮政业、贸易业完成增加值 50亿元,约占增长的17%。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1%,其中铁路货运量约占10%,公路货运量约占75%。管道货运量约占14%。可喜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5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占三分之二。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虽然全省社会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综合因素导致企业盈利偏低。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约19.4%,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0.0%,高于全国平均占比,改组数据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运输成本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材料和土地等价格的持续上升,还有保管与管理费用攀升较快,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盈利偏低。
从物流企业自身来看,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2013年,全省拥有各类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3000多家,其中达到国家2A级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仅18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货运业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数3.26辆,但拥有10辆车以上的业户仅占1.5%,货运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且缺乏稳定性,服务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表示,与*省份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省内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部分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经营水平没有明显改观。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建设,我省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瓶颈制约局面也大为缓解,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发展相对滞后、衔接不畅,多式联运基础薄弱;各类物流园区分散孤立,相互不衔接配套,致使设施效率不高,城乡配送的末端“后一公里”物流设施严重缺乏。
放眼全局 着力五个转变
甘肃省物流行业和企业应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关注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等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审时度势,着力于五个转变。具体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全省物流业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均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转型升级加快,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和经营难度依然较大,运行效益偏低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突出的问题是,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行业整体急需突破瓶颈,从小规模发展向化升级。
改革红利刺激市场活力
对此,省工信委针对我省物流业转型发展提出“五加快”、“五转变”的对策建议。
加快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物流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跨区域、跨方式做大做强,并促使其加快向现代物流经营商转变。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形式发展物流联盟。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及加快物流业文化体系建设。
我省物流行业和企业应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关注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等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审时度势,着力于五个转变。具体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
从宏观经济仍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和发展趋势来看,全省经济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将继续,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我省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高铁、地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且简政放权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我省社会物流相关领域的固定投资增速仍将快速增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截至2024年9月29日,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与去年相比,今年突破万亿大关的时间提前了近一个半月,显示出快递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
- 2024-10-09 13:43:53
- 516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正以飞快的速度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其中,智能仓储、智慧仓储系统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物流仓储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提升了仓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潜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智能仓储的奥妙。
- 2024-08-05 11:53:25
- 411
-
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深化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2月6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1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24-02-22 11:50:32
- 491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