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中联重科开创轮式起重机服务风电建设新局面

2014-08-27 09:47:57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 阅读量:2885 我要评论


导读:近年来风电行业作为重要新兴能源产业,产业规模发展迅速,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施工效率显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中国风电建设的大潮,中联重科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实现了吨位和技术的双跨越,开创了轮式起重机服务风电建设的新局面,提高了我国风资源的利用效率。

  导读:近年来风电行业作为重要新兴能源产业,产业规模发展迅速,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施工效率显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中国风电建设的大潮,中联重科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实现了吨位和技术的双跨越,开创了轮式起重机服务风电建设的新局面,提高了我国风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状况

  风电行业作为重要的新兴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并逐步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2005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涨了近50倍,装机总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装机容量成为世界。

  根据相关信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和目标没有改变,2012年4月24日,*印发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时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当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规划风电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我国将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

  为充分利用风资源,我国风电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风场分散化,机组大型化。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安装对施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不同风场路面状况复杂,风场间转场成本对利润的影响变得更大,修建运输道路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高,轮式起重机由于具有移动灵活、作业快捷方便、路面适应性强的先天优势,已成为风电安装施工的主力军。

  为满足风电建设快速发展对安装施工的需求,中联重科一直把风电建设作为大吨位轮式起重机研发重要的方向之一,通过对风场地理分布、安装施工工法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一系列*特征的风电系列大吨位轮式起重机,为国家清洁能源工程做出了贡献。

  二、施工工法的研究

  相比通用型起重机的施工工况,风电吊装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对风电吊装施工工法的研究是开发风电系列起重机的基础。紧跟国家风电建设的发展步伐,中联重科从一开始便组建了工法研究应用队伍,专门从事吊装施工领域的典型工法研究,本着一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搭建与风电吊装下游产业链合作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力图产品在风电吊装施工的工况适应性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中联重科走遍国内20多个大型风电场,针对丹麦VESTAS、德国ENERCON、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国内外20余家制造商设备进行调研,通过对主要在建和筹建风场环境的研究,分析国内外主流风机制造商风机产品技术参数,深入了解各环境条件下风机吊装施工工艺方法及施工标准,形成了一个由190余份调研分析报告组成的风电吊装资源库,涵盖国内外0.85 MW ~3.0MW主流机型的风电安装、维修的吊装施工工法分析和相应起重机开发需求,得益于此,中联重科风电系列轮式起重机产品以恰当的性能实现了3.0MW及以下所有风电吊装施工工况的全覆盖。

  为了更好的与风电吊装市场实际需求对接,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成立了产品顾问委员会,邀请国内在吊装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施工企业的总工程师、技术副总担任公司产品顾问,定期召开会议或不定期提供技术咨询,这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前沿的市场信息,确保了风电吊装系列起重机研发紧贴市场需求,同时,受邀企业也是大的潜在客户,这样能保证客户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除此之外,与客户全过程的合作也是中联重科风电系列轮式起重机研发的重要方式之一,客户提出需求并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评审、制造、试验,提供真实的工业测试环境,这样开发出来的起重机能贴近客户实际使用环境,例如, QAY500全地面起重机是中联重科与风电安装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广东力特公司合作开发出的一款专门针对1.5MW风机吊装的起重机,因此,中联重科QAY500全地面起重机比行业其它同级别的起重机更适合我国的风电吊装,颇受市场欢迎。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