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荷兰联手开通中非首条货运航线
2014-02-12 15:14:32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520 我要评论
中国物流设备网导读:从2006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开辟的条中非航线北京——迪拜——拉各斯开始,近5年来中非间新增10余条直飞航线,中非航线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近期,中非间航线又有新动作,肯尼亚航空公司(Kenya Airways)与荷兰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联手开通中非间首条货运航线。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非洲、亚洲等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中非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中国已成为非洲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非洲的各类投资额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中非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至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1600亿美元。
近一段时间,中非间航线又有新动作:肯尼亚航空公司(Kenya Airways)与荷兰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联手开通中非间首条货运航线;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与南非航开展代码共享,实现中国与南非的无缝隙旅行。
在各大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运力应对市场需求疲软之际,肯尼亚航空进一步拓展其货运能力,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在亚洲航空的市场份额,减少其对于欧洲和非洲航线的依赖。2011年,肯尼亚航空9%的收入来源于亚洲航线。随着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增加,肯尼亚航空希望亚洲航线在其收入中可以贡献两位数的份额。目前,肯尼亚航空每天仅各有一个航班飞往中国和印度,运力匮乏限制了其航线的扩展。与荷航联合开通广州——内罗毕货运航线,仅是肯尼亚航空在亚洲扩张步伐的开始。
目前,广州直飞非洲航线居全国,其中南航已开通了多条前往非洲的直飞航班。未来几年,南航还将继续以广州为基地积极拓展中非航线。可以预见,随着中非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深,作为中非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地,广州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去往非洲的中转和直航的热点城市。而今,随着广州——内罗毕货运航线的开通,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线网络,特别是货运航线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1年,从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出发的非洲货物总量达到了3000吨以上。可以预见,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未来会更加密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口非洲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未来也会持续增长,这意味着今后航空运输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鉴于非洲航空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以及国内与非洲在航空货运领域合作的日趋紧密,国内航空公司应和机场开展合作,共同拓展开拓非洲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非洲、亚洲等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中非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中国已成为非洲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非洲的各类投资额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中非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至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1600亿美元。
近一段时间,中非间航线又有新动作:肯尼亚航空公司(Kenya Airways)与荷兰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联手开通中非间首条货运航线;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与南非航开展代码共享,实现中国与南非的无缝隙旅行。
在各大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运力应对市场需求疲软之际,肯尼亚航空进一步拓展其货运能力,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在亚洲航空的市场份额,减少其对于欧洲和非洲航线的依赖。2011年,肯尼亚航空9%的收入来源于亚洲航线。随着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增加,肯尼亚航空希望亚洲航线在其收入中可以贡献两位数的份额。目前,肯尼亚航空每天仅各有一个航班飞往中国和印度,运力匮乏限制了其航线的扩展。与荷航联合开通广州——内罗毕货运航线,仅是肯尼亚航空在亚洲扩张步伐的开始。
目前,广州直飞非洲航线居全国,其中南航已开通了多条前往非洲的直飞航班。未来几年,南航还将继续以广州为基地积极拓展中非航线。可以预见,随着中非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深,作为中非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地,广州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去往非洲的中转和直航的热点城市。而今,随着广州——内罗毕货运航线的开通,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线网络,特别是货运航线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1年,从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出发的非洲货物总量达到了3000吨以上。可以预见,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未来会更加密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口非洲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未来也会持续增长,这意味着今后航空运输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鉴于非洲航空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以及国内与非洲在航空货运领域合作的日趋紧密,国内航空公司应和机场开展合作,共同拓展开拓非洲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