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还处于产能消化过程中

2014-01-17 10:11:22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409 我要评论


导读:中联重科集团战略研究室主任李俊预测:基于2014年可能出现的下游形势以及宏观环境的总体变化,起重机总体降幅将继续收窄,子产品可能有明显分化。据分析,2014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还处于产能消化过程中,但某些细分领域可能会有同比增幅,新兴工程机械领域会成为亮点。

  中国物流设备网导读: 中联重科集团战略研究室主任李俊预测:基于2014年可能出现的下游形势以及宏观环境的总体变化,起重机总体降幅将继续收窄,子产品可能有明显分化。据分析,2014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还处于产能消化过程中,但某些细分领域可能会有同比增幅,新兴工程机械领域会成为亮点。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吕莹表示,预测2014行业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增幅8%左右。这是行业协会官方给出的一个相对合理的预测值。当然,这是从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分析得出的,叉车等工业车辆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的增长还是会保持较低的数值。

  2014年工程机械下游利好

  2014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市场对小型及迷你挖掘机的需求旺盛,该细分市场占整个挖掘机市场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加大工作力度,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望开工600万套以上。

  2014年我国将加大对铁路投资力富度,在政策上也会有一定的倾斜,铁路投资总额肯定高于6500亿。2014年铁路设备市场将迎来超过1200亿元的招标订单,铁路基建投资有望超预期。

  2014年山东、福建、宁夏、安徽、广东、重庆、海南七省区市交通基建拟投资额超过3600亿元。

  2014年,我国将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并积极深化改革,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014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市场将再创佳绩

  近年来,俄罗斯、巴西、印度、越南、泰国、非洲等国基础设施投资规划接连出炉,日益成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新型区域,两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稳步增长。

  2014年,随着中国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在国外度不断扩大,海外基建市场对工程机械需求越来越多,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市场将会再创佳绩。

  2014年工程机械缓慢复苏

  据中联重科集团战略研究室主任李俊在起重机分会年会上的分析预测:基于2014年可能出现的下游形势以及宏观环境的总体变化,起重机总体降幅将继续收窄,子产品可能有明显分化。预计2014年新机销售拉动力将偏弱;汽车起重机国内需求同比增长-12%,出口同比增长7.1%;履带起重机国内需求预计同比增长1.9%。

  预测挖掘机行业2014年缓慢复苏,预计同比增长6%,特别地,2013年挖机行业增速前低后高,2014年上半年销售旺季或存超预期可能。瑞银证券预计中国液压挖掘机销量将从2013财年的5.4万台增至2014财年的6万台,而小型挖掘机的销量料将从1.5万台增至1.9万。小型液压挖掘机看似将接近之前2010财年的高点,因此环境可能仍有利。

  柳工集团总裁曾光安认为,2014年装载机销量有可能略微回升,但后面可能是平坦的过程。未来的施工配比将是1台装载机与3台挖掘机一起工作,这是的估计。

  预计2014年海洋工程装备的成交量或将下滑

  在2013年海工装备需求依然饱满的形势下,预计2014年海工装备市场将迎来阶段性的回调。

  从成交量看,根据原油价格、石油公司在2014年的预算投入、海上勘探开发油井数量的增减变化等影响因素,预计2014年海洋工程装备的成交量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从成交金额看,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成交金额突破6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13年继续维持高成交额的情况下,预计2014年成交额仍可保持在500亿~600亿美元之间,但订单的来源不再集中在高价钻井平台等主流装备,而更多的来自并且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平台或海洋工程船。

  此外,水下设备市场(包括水下管汇、立管、出油管等)预计将在今后4年增长50%,2015年的投入可达300亿美元。这对于水下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