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月是别家园” 对物流企业战略三点思考
2013-07-04 12:01:24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623 我要评论
企业战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中对理想的“企业战略应该是什么”陈述很清楚。但是对于中国物流企业,他们在实行战略时又有哪些特点呢?
战略认知:“月亮总是别家圆”
在中国的物流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环节的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笑曲线”。而在这个“微笑曲线”中,自己都“悲催”地处在价值链底端,因此需要跨界延伸。
航空公司认为普货价值低,而高速增长的快递业诱惑多多,因此要大力布局快递业,于是就有了东航的“24小时快件”、南航的“南航与圆通总部战略合作协议”,以及海航与天天的短暂“婚姻”。
而快递业现有企业也未满足其5%~8%的净利润区间,开始尝试代收货款、电商代运营以及货机业务,而传统电商企业也开始涉足物流、仓储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等。价值链环节上的每一个玩家都有一颗做“链主”的雄心。
“月亮总是别家圆”另一个表现是“跟风”。国内很多快递企业似乎有“抄袭”顺丰的嫌疑,无论是建立航空公司,还是布局便利店,甚至是上线电商产品等,顺丰的“*”作用非常显著。当然,这其中也有一点点“英雄所见略同”的可能。
针对这种“一窝蜂”现象,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如人所愿。以冷链市场为例:近一两年农产品冷链曝光率很高,很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鼓吹“冷链”大好前景的声音。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位冷链从业多年的*人士的一句评论很值得回味:“凡是鼓吹冷链行业好的人,基本都是不做冷链的人;真正做冷链的人,目前过得并不轻松。”
战略迷途:对自身资源禀赋能力认识有限
企业拥有一个远大的愿景本身没错,而且具有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个愿景与自身资源出现不匹配,终的战略是很难落地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通常有两个:对企业战略前景看得很清楚,但对自身资源禀赋或能力认识有限,以及对客户需求把握不准。
中国物流企业喜欢以国外物流企业为*进行学习,然而很多时候对标企业的战略和运作模式以及成功要素等,还没有真正理解就开始调配资源制定自身战略了,终出现画虎类猫的局面,后续执行问题多多,终沦为“烂尾”工程,不了了之。
再有就是战略全局观欠缺。波特的《竞争战略》中有一个“低成本战略”,国内企业也不乏这一战略的践行者。但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把“低价格”战略等同于“低成本”而不自知。要做到真正的低成本可能需要一个“链”或一个系统的协同,有时追求单一环节的价格低,反而会伤害企业综合成本的低。当前企业可能需要站在产业链,甚至多条产业链交织在一起的“网”上,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以便获得佳的解决方案。不过,对很多企业而言,这一设想都过于“理想化”了。
战略内核:形成“系统”合力
在中国现在商业氛围下,物流企业战略核心的追求或许只有两个。抢占“稀缺”位置,在中国*的盈利模式是“政策”,有效的*手段是“垄断”。对于有这方面资源的企业而言,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获得“稀缺”位置,并利用其获得某些垄断优势,赚取溢价,短期而言是非常不错的竞争战略模式。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引进投资机构时特别强调“国资”背景,也许不能因此而获得“垄断”资源,但至少可以赢得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形成“系统”合力。未来企业竞争靠的是系统能力,明智的企业可以考虑“整合”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如“递四方”针对海外电商的综合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电商业务的不断普及以及物流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几年客户对物流企业的需求呈现出 “碎片化”和“零散”的网状结构特点。客户需求面广,单位需求少,需求变化快,而单纯提供物流运输方案的物流企业产品又没有太明显的差异化(可替代性强),结果就是客户更换频繁。
面对这一行情,如果物流企业各项职能都自建,一来灵活性差,二来运营潜在风险高。相反,如果企业在保持某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临时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任务达成后各归各位,待有新的任务出现时,在应需而组合,效率和效果或许要好得多。
战略认知:“月亮总是别家圆”
在中国的物流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环节的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笑曲线”。而在这个“微笑曲线”中,自己都“悲催”地处在价值链底端,因此需要跨界延伸。
航空公司认为普货价值低,而高速增长的快递业诱惑多多,因此要大力布局快递业,于是就有了东航的“24小时快件”、南航的“南航与圆通总部战略合作协议”,以及海航与天天的短暂“婚姻”。
而快递业现有企业也未满足其5%~8%的净利润区间,开始尝试代收货款、电商代运营以及货机业务,而传统电商企业也开始涉足物流、仓储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等。价值链环节上的每一个玩家都有一颗做“链主”的雄心。
“月亮总是别家圆”另一个表现是“跟风”。国内很多快递企业似乎有“抄袭”顺丰的嫌疑,无论是建立航空公司,还是布局便利店,甚至是上线电商产品等,顺丰的“*”作用非常显著。当然,这其中也有一点点“英雄所见略同”的可能。
针对这种“一窝蜂”现象,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如人所愿。以冷链市场为例:近一两年农产品冷链曝光率很高,很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鼓吹“冷链”大好前景的声音。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位冷链从业多年的*人士的一句评论很值得回味:“凡是鼓吹冷链行业好的人,基本都是不做冷链的人;真正做冷链的人,目前过得并不轻松。”
战略迷途:对自身资源禀赋能力认识有限
企业拥有一个远大的愿景本身没错,而且具有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个愿景与自身资源出现不匹配,终的战略是很难落地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通常有两个:对企业战略前景看得很清楚,但对自身资源禀赋或能力认识有限,以及对客户需求把握不准。
中国物流企业喜欢以国外物流企业为*进行学习,然而很多时候对标企业的战略和运作模式以及成功要素等,还没有真正理解就开始调配资源制定自身战略了,终出现画虎类猫的局面,后续执行问题多多,终沦为“烂尾”工程,不了了之。
再有就是战略全局观欠缺。波特的《竞争战略》中有一个“低成本战略”,国内企业也不乏这一战略的践行者。但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把“低价格”战略等同于“低成本”而不自知。要做到真正的低成本可能需要一个“链”或一个系统的协同,有时追求单一环节的价格低,反而会伤害企业综合成本的低。当前企业可能需要站在产业链,甚至多条产业链交织在一起的“网”上,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以便获得佳的解决方案。不过,对很多企业而言,这一设想都过于“理想化”了。
战略内核:形成“系统”合力
在中国现在商业氛围下,物流企业战略核心的追求或许只有两个。抢占“稀缺”位置,在中国*的盈利模式是“政策”,有效的*手段是“垄断”。对于有这方面资源的企业而言,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获得“稀缺”位置,并利用其获得某些垄断优势,赚取溢价,短期而言是非常不错的竞争战略模式。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引进投资机构时特别强调“国资”背景,也许不能因此而获得“垄断”资源,但至少可以赢得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形成“系统”合力。未来企业竞争靠的是系统能力,明智的企业可以考虑“整合”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如“递四方”针对海外电商的综合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电商业务的不断普及以及物流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几年客户对物流企业的需求呈现出 “碎片化”和“零散”的网状结构特点。客户需求面广,单位需求少,需求变化快,而单纯提供物流运输方案的物流企业产品又没有太明显的差异化(可替代性强),结果就是客户更换频繁。
面对这一行情,如果物流企业各项职能都自建,一来灵活性差,二来运营潜在风险高。相反,如果企业在保持某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临时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任务达成后各归各位,待有新的任务出现时,在应需而组合,效率和效果或许要好得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四川省内江市委、市政府印发的《2024年内江市经济工作要点》强调:要引培物流企业,实施物流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A级物流企业4家,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等。
- 2024-03-11 11:06:26
- 495
-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2024-01-16 11:00:00
- 6868
-
@物流企业,福建省65家企业上榜第三批国家A级物流企业培育对象名单
经研究,确定百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为福建省第三批国家A级物流企业培育对象。- 2023-12-20 16:33:55
- 4018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