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发展迅速 B2B会消亡?
2013-04-28 16:49:51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3180 我要评论
【中国物流设备网】:借着B2B曾经的热潮,慧聪网、阿里巴巴、生意宝等一批B2B网站上市了。大多数人认为B2B发展是趋势,势不可挡。而随着B2C的快速发展,电商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前景似乎更加广阔的普通消费者身上。那么B2B是否会像那些爱凑热闹的媒体人和行外人认为的要消亡呢?
B2B真的要完蛋了?那就分析一下,再给答案。
一、电子商务是什么?
目前的电子商务,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商务环节;并没有出现替代传统商业的技术革命。
市场的变化,只是因为互联网技术(B2B)的进入,而给传统商业增加一个竞争者,而非替代者。
二、B2B是什么?
B2B是互联网技术之上的信息展示平台,是传统商业中“渠道”的概念。“渠道”的定位清晰之后,那B2B的下一步发展也就清晰了。
作为渠道,大的价值不是单纯的信息展示,而是整合商业中的上下游资源,即我们常说的供应链整合。
三、B2B要完蛋了吗?
业界是普遍唱衰B2B,媒体在引用电商感念的时候,压根不提B2B的事。唱衰B2B,这个是资本市场的行为,是B2C自我宣传的行为,远不是用户的实际选择。
理论上,只要互联网技术服务的两端是business(B),那B2B的模式就一定持续存在。
B2B是不是“要完蛋”,更要看B2B所产生的“价值”。关于B2B的价值,可以从下面的问题入手,也能从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如果没有电子商务的B2B模式,中国制造业靠什么生存、转型(尤其是外贸行业)?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基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基础是先能存活下来,而不是集体倒闭之后的推倒重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B2B的信息平台;B2B平台本身,也是降低中国制造业成本的功臣之一,比廉价劳动力更有价值。
这是大方向,认清了,也就似乎明白B2B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使命了。
四、B2B的竞争在哪?
竞争者的进入,可能会导致市场先入者的消亡,那B2B的竞争,在什么地方?
1、同行竞争(模式与模式)。
内贸以ALI、慧聪为代表,外贸以中国制造网、GS为代表,这种同行竞争,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目前B2B同行之间的竞争,产品与服务趋于同质化,主要是技术手段上一直没有新的突破,然后又缺少整合供应链环节的能力。
2、替代性竞争(新兴与传统)。
外贸方面,展会是B2B的大竞争对手,相互之间是替代关系,是目前平台遇到的大竞争者(杂志是有前途的,但也会由纸媒向电媒转型)。
内贸方面,除了展会,义乌小商品城、临沂批发城这样的传统渠道,是B2B的大竞争对手。
下一次技术浪潮之后,传统渠道(展会、批发城等)的优势会进一步削弱。
3、同质竞争(技术与技术)。
信息展示,是目前B2B平台所提供的核心价值。
从“信息展示”的角度而言,类似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核心也是信息展示的技术平台,与B2B的竞争,属于互联网主体之内的技术之争。
从互联网技术角度来看:B2B属于“功能型产品”,Google属于“信息型产品“(参考《用户体验要素》一书)。
作为信息类产品,追求的是“信息”更加的展示,但还是没有脱离“信息展示”的范畴,不会对B2B产生替代性的竞争压力。未来发展方向上,搜索是平台比较好的辅助。
4、自我竞争(升级突破)。
B2B企业的自我竞争是来自内部,更多是思想意识的转变。需要解决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选择,并实现资源的再配置。
个人觉得,ALI逐步紧缩对B2B的资源投放,估计也多数是因为这个原因;在B2C平台方面,ALI更能通过“技术优势“来实现其本身核心竞争力的巩固。
技术变革的力量,显而易见;商务整合的需求,迫在眉睫;从哪一端入手,这才是B2B个考验。
五、B2B的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的整合,起点是服务的目标客户的需求(用户需求);难点是电商企业在技术之外的人才、经验积累(人才资源);重点是从供应链的哪一个环节进入(企业战略)。
其实,其实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在强势的发展期,B2B更是如此,企业进行自己的电子商务是势在必行的,随着电子商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升级,没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将会在未来失去一大部分市场份额。
小编认为:B2B平台是个365天的展会,所以,不要太心急,要养单,要沉住气,耐心点,尝试各种国内外B2B,量变肯定会带来质变。
B2B真的要完蛋了?那就分析一下,再给答案。
一、电子商务是什么?
目前的电子商务,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商务环节;并没有出现替代传统商业的技术革命。
市场的变化,只是因为互联网技术(B2B)的进入,而给传统商业增加一个竞争者,而非替代者。
二、B2B是什么?
B2B是互联网技术之上的信息展示平台,是传统商业中“渠道”的概念。“渠道”的定位清晰之后,那B2B的下一步发展也就清晰了。
作为渠道,大的价值不是单纯的信息展示,而是整合商业中的上下游资源,即我们常说的供应链整合。
三、B2B要完蛋了吗?
业界是普遍唱衰B2B,媒体在引用电商感念的时候,压根不提B2B的事。唱衰B2B,这个是资本市场的行为,是B2C自我宣传的行为,远不是用户的实际选择。
理论上,只要互联网技术服务的两端是business(B),那B2B的模式就一定持续存在。
B2B是不是“要完蛋”,更要看B2B所产生的“价值”。关于B2B的价值,可以从下面的问题入手,也能从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如果没有电子商务的B2B模式,中国制造业靠什么生存、转型(尤其是外贸行业)?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基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基础是先能存活下来,而不是集体倒闭之后的推倒重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B2B的信息平台;B2B平台本身,也是降低中国制造业成本的功臣之一,比廉价劳动力更有价值。
这是大方向,认清了,也就似乎明白B2B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使命了。
四、B2B的竞争在哪?
竞争者的进入,可能会导致市场先入者的消亡,那B2B的竞争,在什么地方?
1、同行竞争(模式与模式)。
内贸以ALI、慧聪为代表,外贸以中国制造网、GS为代表,这种同行竞争,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目前B2B同行之间的竞争,产品与服务趋于同质化,主要是技术手段上一直没有新的突破,然后又缺少整合供应链环节的能力。
2、替代性竞争(新兴与传统)。
外贸方面,展会是B2B的大竞争对手,相互之间是替代关系,是目前平台遇到的大竞争者(杂志是有前途的,但也会由纸媒向电媒转型)。
内贸方面,除了展会,义乌小商品城、临沂批发城这样的传统渠道,是B2B的大竞争对手。
下一次技术浪潮之后,传统渠道(展会、批发城等)的优势会进一步削弱。
3、同质竞争(技术与技术)。
信息展示,是目前B2B平台所提供的核心价值。
从“信息展示”的角度而言,类似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核心也是信息展示的技术平台,与B2B的竞争,属于互联网主体之内的技术之争。
从互联网技术角度来看:B2B属于“功能型产品”,Google属于“信息型产品“(参考《用户体验要素》一书)。
作为信息类产品,追求的是“信息”更加的展示,但还是没有脱离“信息展示”的范畴,不会对B2B产生替代性的竞争压力。未来发展方向上,搜索是平台比较好的辅助。
4、自我竞争(升级突破)。
B2B企业的自我竞争是来自内部,更多是思想意识的转变。需要解决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选择,并实现资源的再配置。
个人觉得,ALI逐步紧缩对B2B的资源投放,估计也多数是因为这个原因;在B2C平台方面,ALI更能通过“技术优势“来实现其本身核心竞争力的巩固。
技术变革的力量,显而易见;商务整合的需求,迫在眉睫;从哪一端入手,这才是B2B个考验。
五、B2B的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的整合,起点是服务的目标客户的需求(用户需求);难点是电商企业在技术之外的人才、经验积累(人才资源);重点是从供应链的哪一个环节进入(企业战略)。
其实,其实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在强势的发展期,B2B更是如此,企业进行自己的电子商务是势在必行的,随着电子商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升级,没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将会在未来失去一大部分市场份额。
小编认为:B2B平台是个365天的展会,所以,不要太心急,要养单,要沉住气,耐心点,尝试各种国内外B2B,量变肯定会带来质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近日,英国邮件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品牌ipostparcels新推出B2C包裹投递服务,可通过陆路和航空运输将包裹投递至逾160个国家。
- 2013-06-18 11:24:17
- 2299
-
近年来,传统企业的电商化发展势头日渐迅猛,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京东、苏宁等国内B2C电商纷纷自建物流体系,其强大的物流网络成功保证了商品的及时送达和有效反馈,迅速抢占行业的领潮位置。随着这些成功案例的涌现,许多垂直B2C电商也开始了自建物流之路。
- 2013-03-13 11:02:08
- 607
-
值得关注的是,习惯烧钱的B2C电商在去年末出现了盈利迹象。统计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电商企业单笔投资金额主要集中在1-5亿元区间,今年单笔融资金额将进一步抬高,年度融资额或创新高。
- 2013-03-01 09:43:40
- 556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