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行业百科

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应用

2008
03-31

11:31:34

分享:
1575
来源:
来源:南京三宝集团
  
    准确获取位置与安全信息,实现供应链透明,优化管理,减少库存和运输周期的不确定性,对提高集装箱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京三宝集团已经开发出了国内的电子箱号标签。  

    集装箱安全问题居*  

    集装箱是物流的主要运输装备,货运的90%通过集装箱运输完成,每年超过3000万TEU重箱在流通。2005年,中国内地的集装箱吞吐量为7564万TEU,中国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900万TEU。而对如此大规模、性的货物流通载体--集装箱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跟踪监控仍然通过手工完成,实时且准确的数据仅65%。  

    对集装箱的检查在反恐行动中十分重要,而目前每年只有5%的集装箱经过海关检查。一套有效的、具有防止集装箱非法打开的、通过RFID技术自动读取集装箱状态的智能化集装箱,对于海关货物检查和反恐来说意义重大。货运安全组织(ICSC)对100家*进口和出口商就zui关心的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集装箱安全问题居*。  

    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智能安全集装箱等一系列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自"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对国土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陆路和海路运输是zui薄弱的环节。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评估,一个集装箱在港口爆炸所引起的损失约70亿美元,同时将造成6万个集装箱积压港口,港口大约需要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今年5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安全港口法案》和《海上安全绿色通道法案》,进入美国的集装箱2007年时要求50%使用智能化集装箱,2009年达到90%。  

    无源电子标签  

    集装箱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图像识别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等。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箱号识别系统已经在中国海关监管的港口、码头、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等集装箱进出场所的卡口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式易受光线、阳光照射角度、空气能见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和集装箱箱体颜色、箱体污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箱号识别率一般为80?95%。  

    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运动中的多目标识别,且不受雨、雪、雾和噪音、振动等的影响,抗污染性强,不易损坏,可广泛运用于车辆和集装箱的自动识别系统。  

    无源电子标签从无线射频能量中获取其工作所需的电能,具有体积小、读写距离远、成本低、免维护的特点。有源电子标签虽然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准确性高的特点,但电池寿命对信息读取次数有直接影响。集装箱的使用寿命一般10年,要求10年免维护,所以无源电子标签很好地满足了集装箱自动识别的需要。  

    智能化集装箱的典型应用  

    集装箱号码是集装箱*的身份。作为产品,自集装箱离开生产线到客户手中,须经过运输、暂存等环节,需要采集箱号信息达7次之多。作为物流载货的工具,集装箱要经过客户、港口、码头、堆场、物流中心、拼箱仓库、陆运、船运等环节,进行数十次的箱号信息采集。因此,箱号信息的采集手段对物流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集装箱流转过程中,箱号自动采集一种是采用视频和图像识别技术,另一种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相比之下,前者设备多、对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有很高的要求,适合卡口等固定、静止场合使用,不适用集装箱吊装设备和查验场所。后者克服了光线、风、雪、雾、污损等因素对识别效率的影响,具有存储信息量大、识读速度快、识别率高、信息采集方便、适用场合广、应用方便等优点,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配备电子箱号标签的智能化集装箱,是实施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  

    智能化集装箱的应用之一是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当载有集装箱的卡车到达港口、码头的卡口时,主控机通过RFID读写器自动读取电子箱号标签、电子车牌、电子关锁内的数据;通过IC读写器读取IC内的数据;通过电子地磅仪表获取重量信息;通过箱号识别模块获取集装箱图像信息并进行箱号识别。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