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技术动态

上海协晋泵业有限公司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回放

开播时间06-08 14:00

产品推荐

更多>

工业装置对泵的严格的要求

2012
11-30

15:29:21

分享:
569
来源:上海协晋泵业有限公司
  工业装置对泵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1)必须满足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余量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①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屏蔽泵、磁力驱动泵、隔膜泵等。

②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过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材料。

③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过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应采用清沽液体冲洗。

(3)必须满足现场的安装要求。

①对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存在场合的泵,要求采取防大气腐蚀的措施。

②对安装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20℃的泵,要求考虑泵的冷脆现象,采用耐低温材料。

③对安装在爆炸性危险区域的泵,应根据危险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电动机。

(4)对于要求每年一次大检修的工厂,泵的连续运转周期一般不应小于8000h。为适应3年一次大检修的要求,APl610(10版)规定石油、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用泵的连续运转周期至少为3年。

(5)泵的设计寿命一般至少为10年。APl610(f910版)规定石油、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

(6)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常用的标准和规范见表l-3。

(7)泵厂应保证泵在电源电压、频率变化范围内的性能。具体变化范围为:

电压380V+_10%,3000V±10%,6000V_+10%;

频率50Hz+_1Hz。

(8)确定泵的型号和制造厂时,应综合考虑泵的性能、能耗、可靠性、价格和制造规范等因素。

表1-2典型化工用泵的特点和选用要求

泵名称特点选用要求

进料泵(包括原料泵和中间给料泵)(1)流量稳定

(2)一般扬程较高

(3)有些原料黏度较大或含固体颗粒

(4)泵入口温度一般为常温,但某些中间给料泵的入口温度也可大于100℃

(5)工作时不能停车(1)一般选用离心泵

(2)扬程很高时,可考虑用容积式泵或

高速泵

(3)泵的备用率为l00%

回流泵(包括塔顶、中段及塔

底回流泵)(1)流量变动范围大,扬程较低

(2)泵入口温度不高,一般为30℃-60℃

(3)工作可靠性要求高(1)一般选用离心泵

(2)泵的备用率为50%-100%

塔底泵

(1)流量变动范围大(一般用液位控制

流量)

(2)流量较大

(3)泵入口温度较高,一般大于l00℃

(4)液体一般处于气液两相态

(5)工作可靠性要求高

(6)工作条件苛刻,一般有污垢沉淀(1)一般选离心泵

(2)选用低汽蚀余量泵,并采用必要的

灌注头

(3)泵的备用率为l00%

循环泵

(1)流量稳定,扬程较低

(2)介质种类繁多(1)选用离心泵

(2)按介质选用泵的型号和材料

(3)泵的备用率为50%~l00%

产品泵

(1)流量较小

(2)扬程较低

(3)泵入口温度低(塔顶产品一般为常

温,中间抽出和塔底产品温度稍高)

(4)某些产品泵间歇操作(1)宜选用单级离心泵

(2)对纯度高或贵重产品,要求密封可靠,泵的备用率为l00%,对一般产品,备用率为50%~l00%。对间歇操作的产品泵,一般不设备用泵

注入泵(1)流量很小,计量要求严格

(2)常温下工作

(3)排压较高

(4)注入介质为化学药品,往往有腐蚀性(1)选用柱塞或隔膜计量泵

(2)对有腐蚀性介质,泵的过流元件通

常采用耐腐蚀材料

(3)一般间歇操作,可不设备用泵

排污泵(1)流量较小,扬程较低

(2)污水中往往有腐蚀性介质和磨蚀性颗粒

(3)连续输送时要求控制流量(1)选用污水泵、渣浆泵

(2)常需采用耐腐蚀材料

(3)泵备用率为50%~l00%

燃料油泵(1)流量较小,泵出口压力稳定(一般为

1.O~1.2MPa)

(2)黏度较高

(3)泵人口温度一般不高(1)根据不同的黏度,可选用转子泵或离心泵

(2)泵的备用率为l00%

润滑油泵和封液泵(1)润滑油压力一般为0.1~0.2MPa

(2)机械密封封液压力一般比密封腔压

力高0.05~0.15MPa(1)一般随主机配套供应

(2)一般为螺杆泵和齿轮泵,但大型离心压缩机组的集中供油往往使用离心泵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