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其它知识

干线运输

2012
10-13

09:24:09

分享:
339
来源:
 干线运输定义

干线运输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干线运输与农村运输的关系

道路运输网络是由干线运输与农村运输共同组成的。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分工,是zui大限度地发挥道路运输优势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干线运输承担了道路运输中的绝大多数运量,是道路运输的骨干力量。以县乡公路为依托的农村运输承担着沟通城乡、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道路运输的基础。没有干线运输的提高,国省干线公路的主动脉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没有农村运输的普及,县乡公路的“毛细血管”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因此,必须处理好干线运输和农村运输的关系。

发展运输

发展干线运输,要树立现代化运输的组织管理观念,大力推进运输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以提高道路运输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为出发点,在充分发挥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快速直达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国道主干线公路即将贯通联网的有利时机,改进运输装备,提高车辆档次和舒适性,大力发展高速客运、集装箱和快速货运业务,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农村运输,要继续坚持开放搞活。要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以安全、便利运输服务为基本要求,逐步提高农村班车的通达率和覆盖面,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运货难问题,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目前,我国通乡公路的比重已达98.3%,通村公路的比重已达89.5%,但通乡的班车通达率只有97.9%,通村的班车通达率只有78.6%,与通村公路比重相差十多个百分点。这说明,不少地方的人民群众还处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封闭状态。这种状况不可能依靠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来解决,而主要由农村道路运输来实现。

处理好干线运输和农村运输的关系,就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注重发展干线快速客货运输的同时,必须把发展农村运输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运输线路的通达深度,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提供必要的运输服务。

干线运输方案

总述

基于准确掌握运输活动中的大量信息,满足货主企业种种要求的运输手段、设施及时提供货物运输、保管信息等运输服务,为进行率的运输活动,必须具备随时与货主交换信息的功能运输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在各个环节中运输时间及成本占有相当比重。现代运输管理是对运输网络的管理,在这个网络中传递着不同区域的运输任务、资源控制、状态跟踪、信息反馈等等信息,通过手工控制运输网络信息效率低、准确性差、反映迟缓,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运输环节。客户希望以zui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并能够时时掌握货物状态。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适应中国运输管理领域的发展,利用*技术开发设计了高科技含量、高质量、高实用性的专业运输管理软件.对实现物流运输信息管理来说,是*的。

运输管理系统提高了物流运输企业的服务水平

(1)当顾客需要对货物的状态进行查询时,只要输入货物的发票号码,马上就可以知道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查询作业简便迅速,信息及时准确。

(2)通过货物信息可以确认货物是否将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能及时发现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货物交付给顾客的情况,便于及时查明其原因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运送货物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3)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差别化服务。

(4)通过综合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有关货物运送状态的信息,丰富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有关货物运送状态信息分享有利于顾客预先做好接货及后续工作的准备.

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1)订单处理

通过与客户系统的接口,可以实现自动接单,并直接转化为任务进行处理.

(2)车辆调度和作业优化

调度作业是运输的中心作业.调度需准确及时掌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状态.

(3)跟踪与反馈

我们的物流信息系统真正达到了对货物的时时跟踪.系统能够按照不同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定时的状态信息反馈.

(4)费用结算

对运价的查询及费用的估价,以便管理人员分析利润来源及确定进一步的业务发展方向.同时,系统能够对相同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各种可用资源进行成本控制.

(5)账单管理

(6)电子商务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